為這城市哭泣
- 羅錫堅牧師

 - 2020年5月27日
 - 讀畢需時 1 分鐘
 
面對香港的嚴峻形勢,我想起晚清小說《老殘遊記》。作者劉鶚憂心國家時弊,以「哭泣」作序言的主題:「…吾人生今之時,有身世之感情,有家國之感情,有社會之感情,有種教之感情。其感情愈深者,其哭泣愈痛;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。棋局已殘,吾人將老,欲不哭泣也得乎?」
外國也有為國家哭泣的書,其中一本是著名的英文小說 “Cry, the Beloved Country”。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南非,人民在種族隔離的歧視和痛苦中,活出仁愛和寬恕。我在中學時代讀這書,閱後心情沉重,感受深刻。
舊約聖經的耶利米書,也可以說是一本為國哭泣的書。先知耶利米眼見政府和人民離棄上帝而面臨亡國厄運,心裏哀傷:「但願我的頭為水,我的眼為淚的泉源,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。」(耶利米書 9:1)
上述三位作者的哭泣,都不是軟弱消極,而是對國家和人民懷著忠貞而堅韌的愛。我願香港的基督徒,都以同樣的愛心,為香港哭泣、禱告、守望。我們不應灰心,反要心存敬虔與儆醒,為這個徬徨困乏的社會求平安。我們的盼望,是建基於基督的神性、永能和主權:「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,無論是天上的,地上的;能看見的,不能看見的;或是有位的,主治的,執政的,掌權的;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,又是為他造的。他在萬有之先;萬有也靠他而立。」(歌羅西書 1:16-17)
(摘錄自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電子通訊第200期,蒙准予轉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