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為這城市哭泣

面對香港的嚴峻形勢,我想起晚清小說《老殘遊記》。作者劉鶚憂心國家時弊,以「哭泣」作序言的主題:「…吾人生今之時,有身世之感情,有家國之感情,有社會之感情,有種教之感情。其感情愈深者,其哭泣愈痛;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。棋局已殘,吾人將老,欲不哭泣也得乎?」


外國也有為國家哭泣的書,其中一本是著名的英文小說 “Cry, the Beloved Country”。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南非,人民在種族隔離的歧視和痛苦中,活出仁愛和寬恕。我在中學時代讀這書,閱後心情沉重,感受深刻。


舊約聖經的耶利米書,也可以說是一本為國哭泣的書。先知耶利米眼見政府和人民離棄上帝而面臨亡國厄運,心裏哀傷:「但願我的頭為水,我的眼為淚的泉源,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。」(耶利米書 9:1)


上述三位作者的哭泣,都不是軟弱消極,而是對國家和人民懷著忠貞而堅韌的愛。我願香港的基督徒,都以同樣的愛心,為香港哭泣、禱告、守望。我們不應灰心,反要心存敬虔與儆醒,為這個徬徨困乏的社會求平安。我們的盼望,是建基於基督的神性、永能和主權:「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,無論是天上的,地上的;能看見的,不能看見的;或是有位的,主治的,執政的,掌權的;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,又是為他造的。他在萬有之先;萬有也靠他而立。」(歌羅西書 1:16-17)


(摘錄自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電子通訊第200期,蒙准予轉載)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平安夜怎樣過?

過去一年,世界各國都經歷著動盪--新冠疫情、美國選舉、英國脫歐、中美角力等。香港面對社會運動和政治經濟的轉型,情況更顯嚴峻。 平安夜到了,這個聖誕節為這個不平安的世界帶來什麼希望?二十個世紀前,這個世界經歷了第一個平安夜。那位創天造地的真神,靜悄悄地降臨人間。祂...

 
 
離愁別恨

九月似乎是離別的季節。想到自己中學畢業後隻身往北美升學,是在九月。十二年前,我和太太從北美回港事奉,也是在這個時候。還記得當年收拾行裝返港時,加拿大的教會為我們舉行送別晚宴。一些新移民信徒和我談心事:「我是在這教會信主的,這也是我唯一認識的教會,心想牧者會陪伴我一輩子,何曾...

 
 
艱險我奮進,困乏我多情

有一次我偶然讀到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校歌,其中兩句特別吸引我的注意:「艱險我奮進,困乏我多情」。 新亞書院是七十年前錢穆先生和一群學者創立的。那是顛沛離亂的年代,內地政權易手,香港人口劇增,居民生活貧困,創校過程艱辛。錢穆先生為新亞校歌填詞,字裡行間流露出新亞師生...

 
 

地址:香港北角英皇道373號上潤中心2樓A室

Unit A, 2/F., Max Share Centre, 373 King's Road, North Point, Hong Kong

copyright © 2025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傳恩堂.

all right reserved.

教會地圖 Max Share Centre.png
bottom of page